拓寬變「危險製造」 翠華路移除人行道、路燈設置恐釀車禍

拓寬變「危險製造」 翠華路移除人行道、路燈設置恐釀車禍

拓寬變「危險製造」:高雄翠華路移除人行道與路燈設置恐釀車禍|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新聞稿

拓寬變「危險製造」 翠華路移除人行道、路燈設置恐釀車禍

高雄市翠華路拓寬工程近日完工,但市民發現原本設置於路側的人行道竟在施工後被完全刪除,取而代之的是緊貼圍牆的水泥邊帶,行人被迫與車流零距離共用道路。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指出,此舉不僅違反現行《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》,更在工程中製造了新的交通安全風險,形同將拓寬工程變成「危險製造工程」。

法規明確:主要與次要道路應留設人行道

依據《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》第 5 條明文規定:

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之規劃設計規定如下:
一、為營造都市友善安全環境,應留設人行道。

翠華路屬於主要道路,依法應留設人行道,即便平日人流不多,也必須確保行人安全通行。此舉不僅違反現行道路設計法規,更背離「行人零死亡」的交通安全思維;若以道路拓寬換取車流與經濟效益,卻犧牲最基本的行走權利,將使城市安全大幅倒退。

周邊需求被忽視

行促會指出,該路段並非「幾乎沒人走」的純汽機車道路,周邊有捷運世運站、半屏山登山口以及軍營等重要設施,實際上具備穩定的人行需求。移除人行道迫使行人與快速車流共用道路,不僅違反法規,也背離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。

現場勘查發現的多項工程問題

行促會於實地勘查後,發現本次拓寬工程存在多項安全疑慮:

  1. 路燈設置位置危險:路燈被設置於道路外側最邊緣,緊鄰車道,且無防撞護欄保護。一旦有機車或小客車稍有偏移,就可能直接撞擊路燈;夜間視線不佳或天雨路滑時風險更高。
  2. 外側車道線形不合理:部分外側車道的白線線形呈現明顯彎曲與不連續,並非平順車道設計,導致駕駛人需要頻繁調整方向盤以跟隨車道,增加失控或與相鄰車輛擦撞的風險。
  3. 人行空間變成「假人行道」:圍牆旁雖保留一條水泥帶,但設有多個排水孔、路燈座與凸起物,且與車道之間僅以紅線區隔,毫無緩衝與防護,行人等同暴露在高速車流旁。

倒退的交通設計理念

行促會批評,高雄市在追求交通流量與經濟效益時,不能以犧牲行人安全作為代價。本次工程不僅沒有藉機改善原本人行道不平整的問題,反而直接刪除,讓高雄在人本交通上的努力大幅倒退。

行促會三項立即訴求

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呼籲,高雄市政府應立即:

  • 重新檢討本路段設計,依法恢復安全、合規的人行道
  • 為外側路燈增設防護,改善車道線形
  • 對周邊行人動線進行整體規劃,確保通行安全

「行人的安全不是附屬品,而是城市文明的基本門檻。」
拓寬工程應讓道路更安全,而不是把原本就不足的安全空間徹底抹去。

現場補充觀察

外側道路明顯寬度不一,恐造成車輛頻繁調整方向盤來跟隨車道,增加失控或與相鄰車輛發生擦撞的風險。道路邊緣僅剩排水孔、路燈座,與車道之間僅用紅線區隔,並無任何防護設施。且有路燈設置於外側車道出彎口,機車或小客車稍有偏移即可能直接撞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