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華路拓寬案後續|工務局回應與我們的立場
翠華路拓寬案後續|工務局回應,行促會的立場
感謝媒體報導後,工務局新工處針對翠華路拓寬移除人行道的問題做出回應。他們的主要說法是:
- 受限於曲線路幅與捷運墩柱共構,海功東路至左營大路僅設西側人行道。
- 西側人行道寬度 5–7 公尺,結合植栽綠蔭,供學童與民眾通行,世運散場時可疏導人潮。
- 東側部分路段保留近 5 公尺人行道,供半屏山登山遊客使用。
- 針對外側路燈防護與車道線形,竣工前會加裝「行人動線指引牌面」,引導行人以西側通行。
我們肯定工務局願意納入部分改善建議,但仍有三大疑問必須回應:
① 法理問題:單側人行道的正當性
《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》第5條明確規定:
「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……應留設人行道。」 「應」不是「得」,除非經過正式的設計審查與例外核可,否則不應單方面刪除一側人行道。
工務局至今沒有公開這個特例是否經過合法程序,這是關乎市民權益的重要資訊。
② 步行選項被刪減
城市應該先創造步行環境,讓人們即便選擇不走那一側,也知道自己「有選擇」。
現在的設計卻是,把「哪裡可以走、哪裡不能走」的決定權交給施工單位與工程限制。結果是——當你真的需要走時,卻發現根本沒辦法走。
如果這種邏輯被複製到其他道路,最終會讓車輛一步步入侵城市,擠壓掉人行空間。
③ 實際安全與便利性
保留單側人行道,看似安全空間「還在」,但對任何可能出現在東側的使用者而言,這意味著必須多一次穿越車道才能到達目的地,而大部分的撞擊事故,卻幾乎都是在過馬路時發生。
多一次過馬路,等於多一次發生事故的風險。
而「行人動線指引牌面」只能告訴大家該往哪走,卻無法解決走的過程是否安全的問題。
另外如封面圖片所示,該路口沒有庇護島,斑馬線又跨越高達七個車道,且該道路車速快大車又多,過馬路真的是比較安全的選項嗎?
我們的立場
翠華路是主要道路,雙側人行道應是基本配備,而不是「能省則省」。
即使空間受限,也應先進行交通安全評估與替代方案討論,而不是先把人行道消失,再用指示牌補救。
行人的安全與選擇權,不應該成為工程規格調整的犧牲品。
我們要求工務局公開
- 單側設置是否經過例外核可的審查文件。
- 是否有針對該處進行人流調查。
保障行人安全與選擇權,不是附加價值,而是城市文明的基本門檻。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將持續追蹤,確保每條街道都能回歸以人為本的設計。